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分别刊发报道,关注重庆大学主题教育开展情况。
12月20-24日,在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的关心和支持下,重庆大学2022年内地与港澳大中小学生师生交流计划项目(万人计划)——第三届“曲风雅韵”传统文化体验营通过线上方式顺利举行。
潘复生,1962年生,浙江兰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镁及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高塑性镁合金、镁电池、镁固态储氢材料、轻合金先进成形加工技术和深度纯净化方面的研究,牵头组建了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10余...
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 近年来,重庆大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系化、科学化、特色化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工作机制、分类推进、教学改革、示范引领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为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见功、落实见效,促进先进经验的交流分享,发挥最佳实践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
兼具高效、安全、资源丰富等特点镁电池正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重庆大学镁中心实验室里正在进行试验的镁电池 本报记者 雍黎摄◎本报记者 雍 黎目前,在镁金属的研究和加工方面我国已经处于领先水平,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镁电池研究团队和镁固态储氢团队,已开发多种镁离子电池和储氢密度高达6.1wt%、高安全性的新型储氢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手机、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电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
6月29日,《描绘乡村 |“看见中益·大·小学生公益画展”》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拉开帷幕。来自中益乡小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艺术学院200余名学生创作的水彩、水粉、彩铅、蜡笔等绘画作品,向广大观众生动呈现了中益乡小学孩子们对自己家乡质朴的情感,以及大学生画笔下中益乡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编者按:2022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重庆大学鲜学福院士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无尽的科研事业(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报道。
“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在重庆大学“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1929年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吴芳吉先生起草的《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手稿里,传承了93年的16字办学宗旨依然清晰。
马寅初和重庆大学生们的合影。受访单位供图纪念活动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秦思思 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今年是马寅初诞辰140周年,5月26日,记者从重庆大学了解到,该校将举行为期两个月的“纪念马寅初先生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据了解,活动内容包括学术讲座、主题沙龙、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马寅初在重大”视频制作以及话剧沉浸式演出等十余项系列...
图为“纪念马寅初诞辰140周年展览”吸引师生驻足。 唐帆 摄中新网重庆5月26日电 (记者 钟旖)今年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诞辰140周年,重庆大学26日启动持续两个月的系列纪念活动。马寅初是浙江嵊县人,生于1882年。1938年,他受聘于重庆大学,担任商学院首任专任院长和教授。据介绍,此次系列纪念活动涵盖学术讲座、主题沙龙、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马寅初在重大”视频制作以及话剧沉浸式演出等10...
重庆大学 版权所有©2025 渝ICP备15007027号-4 渝ICP备05011111号